土家族撒叶儿嗬
土家族撒叶儿嗬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据《长乐县志》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互唱俚歌……”灵柩入土前夜,鼓师击鼓开场,歌师应节起舞。核心舞段鼓点为民歌体裁中罕见的6/8拍子带切分音节奏律动,兼有2/4、4/4与6/8杂糅混合转换。舞姿呈顺、曲、颤特征。五峰遗存圈丧、武丧等套路,尽显古代巴人军阵武舞遗风。
堂鼓一般为本色香椿,或者涂以红色山漆,或者在鼓突部分用白虎图腾予以修饰。一般不在鼓面涂画白虎,相传巴人先祖廪君(向王天子)死后化身白虎,将白虎涂画鼓面频繁敲打有着对祖宗不敬之嫌。木鼓置放洗澡木盆之上,意在感念父母为自己洗澡的养育之恩。相传庄子倡导为父母行孝首创“鼓盆而歌”。撒叶儿嗬开台至今遗存《迎请庄子老师尊》的“请师”仪式。
毛方明是土家族撒叶儿嗬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生于1964年,采花乡白溢坪村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掌鼓接歌样样精通,谙熟文场凤凰闪翅美女梳头等20种套路,武场虎抱头猛虎下山等8种套路。研究性复兴失传的天鹅抱蛋懒龙翻身羊儿比角卧马悬蹄等十多种套路,记录整理撒叶儿嗬叫唱文本和五句子歌词600余首,对五峰本地特色撒叶儿嗬传承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