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条也能变成画?真牛!
11月25日,2022年“荆楚工匠”名单揭晓,“五峰土家精细竹编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英实至名归,榜上有名。
今年62岁的李凤英现居五峰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房坪村,丈夫李秀云的爷爷李文现生前曾是当地有名的竹篾工匠,以编织镶边筛篮和红绿条纹土家背篓为家传绝活;公爹李天柱承继家族工艺,使用的竹篾更加薄、软、韧,还独创土家摇篓、竹篾灯笼编织产品。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岗后的李凤英开始认真学习竹编技艺,“那是在五峰开馆子的时候,有个竹编老艺人在我餐馆吃饭,卖的是竹编茶具,我就出200元钱把它买下来,回家后拆了编,编了又拆,终于弄懂了竹编技法,一边研究,一边想,家里祖辈们都是当地有名的篾匠,何不去学竹编?”李凤英说。
在公爹李天柱和幺爹李天池悉心指导下,李凤英开始走上竹编之路,最终练得一手绝活,她能将一厘米宽的竹片分解为最多40根丝线,比头发丝还要细,并取用大山里的铁核桃树皮,加工成黑色原素丝线饰以配色,精心编织书法、字画,把传统竹编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竹画文化,一种欣赏价值和市场价格极高的特殊工艺品,其分丝和编织技术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8年,五峰精细竹编技艺被公布为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李凤英随后成为这一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经过不懈努力,李凤英的竹编画声名远播,其精心制作的《圣水观音》,在新加坡以16万元售出。在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评选中,李凤英创作的《隐形观音》成功入围。
一花独放不是春,李凤英的精湛技艺让五峰竹艺闻名全国,也给大山中的传统艺人带来福音。通过推介,孤寡老人陈高怀,身怀绝技且以捡废品为生,现在被推荐到湖北省博物馆修复竹编文物;贫困人口胡长兴被聘请到云南省昭通市民族学校任辅导老师;残疾人罗培双,谢生堂被邀请到宜都青林古镇办起了非遗竹编厂。李凤英相继成为“荆楚楷模”“中国好人”,此前,李凤英的父亲罗官章也被评为“中国好人”,父女两代都是“中国好人”,被传为佳话。
目前,李凤英带领五峰的近百位竹艺匠人,其中包括17位贫困人口、4名孤寡老人和3名残疾人,大家抱团取暖,通过线上平台和实体店,推介五峰竹艺产品,年销售作品近五万件。为了更好地传承竹编技艺,下月14日,五峰文化馆和非遗中心还将举办精细竹编技艺编织大赛,李凤英正在动员和组织匠人们参赛。
- END -
下一篇:比拼指尖绝活 传承竹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