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拾溪山野,共枕天地

拾溪山野,共枕天地


图片

卢舒 摄
今天是文旅五峰和您一起的第803次旅行
感谢您的陪伴
 

山有山的答案
水也从不失约
遥远并不遥远
偶尔也要停下来
等一等身后的诗意


图片

拾溪的散文诗

文/向昌浩




立秋之后的八月,虽然接连跑了几次暴(跑暴:雷阵雨)可那些性急的雨水带不走酷暑。往高海拔的山里去,找一处隐舍,放逐烟消云散的燥热,放任凌厉的时光慢慢柔软,才是身心契合自然的密码,仿佛唯此一途。

古镇湾潭的拾溪民宿,坐拥1200米的黄金海拔,依旧一房难求。天南地北的客人,辐辏于此,总是一次又一次推延归期。他们在拾溪的领地徘徊复徘徊,心有不舍。就像沉入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不愿意醒来。纵然醒了也不愿意睁开眼,一任岁月斑驳,也要浸染于美好的留痕。

那就多留几日。人生总会有几次任性地放纵,或深陷喜欢的景,或赠予深爱的人。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图片

拾溪提供





群山环抱,临一溪清流的拾溪民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像一首婉约的小令,小隐于山,小隐于水,小隐于草木,小隐于怡人的清凉。

比棉花糖还要松软的白云,从背后云巅的独岭漫下来,散落在有情有义的层峦叠嶂。湾潭河和关岔湾的习习凉风幸会于此,吹出一个天朗地清的清凉世界。

树梢摇曳,流云居无定所,像一件件飘动的衣衫。两条交汇的河面泛起细微的鱼鳞波纹,恰到好处藏住游鱼的影踪。五彩而硕大的绣球花开得热烈浪漫,野黄花摇曳着出类拔萃的花箭,开出一束一束欢欣。绵延的花廊是曲径的篱笆,也是夏装的蕾丝。

桃林绵延,枝叶葳蕤,桃花灼灼的胜景恍然还在昨日。人面桃花的女子,银铃般的笑声,娉婷的倩影,在春风里山重水复。落红飘舞着一袭缤纷长裙,绵延入夏。

站在拾溪的天空下,风流云散的美景是你的,心旷神怡的清凉是你的,返璞归真的心境是你的,你是你的。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兰溪、心溪、月溪、语溪、烟溪、溯溪……拾溪的雅舍,都含一个“溪”字。

拾溪近年来声名鹊起,声誉日隆。就如“溯溪”之名让人浮想联翩,忍不住要去追寻一条溪流的源头。

拾溪从哪里来?这个仿佛藏着千山万水的名字,它的前世今生,饱含着土家的智慧和美好。

溪流的上游,是遗世的后河。后河有个叫拾郎的后生,英俊能干。满心喜欢着关岔湾花容月貌的姑娘杨桃儿。媒人提亲后给拾郎传了话。杨桃儿家说:“后河奇花异草多,什么时候关岔湾像后河一样繁花似锦,两个人就喜结连理。再则杨桃儿是独姑娘,得入赘。”

聪明的拾郎,用粗壮的树木在杨桃儿家门口的溪流里筑了个简易的坝,他把猎获装在木盆里,顺着溪流飘到坝上就停了下来。杨桃儿家时时都能吃到美味的山珍。他采集各种各样的花籽撒在溪流里,溪流两岸慢慢开满了鲜花,秋风把花籽吹满了关岔湾,整个湾成了花的海洋。

拾郎是十弟兄的老幺,入赘正好。又一个春天来临,玉郎和杨桃儿欢天喜地成了亲。洞房花烛时,杨桃儿娇羞地告诉拾郎,他们的好姻缘得感谢门前的拾溪。

溪流是红娘。他们从溪流里拾来山珍,拾来鲜花,拾来爱情,拾起希望,这条吉祥的溪流从此叫做“拾溪”。

土家人把心爱的东西珍藏起来,叫“拾起”。土家语“拾起”和“拾溪”同音。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李奉君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山与水是天然去雕饰的质朴,居所却是干净澄澈的雅致。开门是原山原水的乡土,闭户是如琢如磨的雅舍,这是野趣与雅赏的辩证,这是泛滥与节制的角逐,仿佛荒芜与繁华彼此在边缘的触及、试探与交融。

匠心独具的设计,精细典雅的器物,处处彰显出主人用心贴心的呵护与关怀。身陷其中,谁能不爱呢?

人生识字忧患始,人生何时不迷茫?生活的难总是容易原形毕露。藏不住,欲盖弥彰。某个瞬间就觉得人生无趣了。来拾溪吧!虚掷几日光阴。

风花云月,鸟兽虫鱼,在拾溪安营扎寨,舒卷铺陈。旅人落户于拾溪,沦陷于拾溪,治愈于拾溪,整理行囊,重拾奔赴远方的底气。


图片

李奉君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图片

卢舒 摄





拉开窗帘,远山近水,如诗如画,宛若置身草木之间。蝉声如雨,歌唱来之不易的生命,过往的蛰伏与黑暗,进化为无休无止的高亢。鸟鸣四面八方,与万丈晨光一起,漫无边际。思念却是无声无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对着爱人,如蝉声热烈,如鸟鸣婉转。

正午阳光和煦,一群人赤脚走在拾溪河畔。沙滩细软,流水潺潺。石上菖蒲,青翠典雅。柳荫之下,阳光从叶缝漏下的光斑,撒落在抓鱼摸虾的少年身上。童年是生命年轮的内核与原点,一切都源于这生命最初的,最深邃的记忆。活泼泼的少年是所有人的曾经,虽然时光荏苒,在童年的场景里,我们可以逆流而行,怀旧中重温峥嵘。

溪岸有大蓬大蓬的刺泡儿,一串串诱人的红紫色缀满枝头,像绿色斗篷的流苏。摘一片翠绿的桐树叶,在手心旋转成漏斗状,折两段纤细的树枝,上下穿过相连重合的部分,就固定成了原生态的容器。刺泡儿堆得冒尖后,倒出满满一大把,塞满口腔。豪气干云,饕餮如斯,肆意游走的香甜奔涌到肺腑表里。苏醒的味蕾里藏着珍贵的旧时光。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烟雨拾溪更是空灵不可方物。一把藤椅,独坐于落地窗前,看无边细雨,雨雾一浪一浪逶迤而过。听细雨吟唱,像一首不疾不徐的老歌。

风是自由的,吹得委婉曲折。孤独是更大的自由,不屈从于带着我们东奔西走的命运。说不尽八千里路悲喜,山海平平仄仄。唐诗宋词里的朱砂痣和白月光,像书里跌落的一张张旧书签。我看到孤独漫卷,将我层层包裹,连同俗世红尘尽皆沉入冥想幽思的湖底。

远山渐成青黛之色,万物仿佛落入时间的断崖。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有人伫立在廊桥旁的核桃树下,等潇潇雨歇,有人伫立于鹊桥撑伞观鱼。拾溪忽然霞光乍泄,凭空绽放出一道绚丽的马兰,连缀起山色空濛与凭窗人的眼眸。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图片

李奉君 摄





 全木结构的拾溪山居,两层。一楼有一条宽阔的观景长廊,廊上是遮雨的屋檐。前面除了栏杆外,游目骋怀,一览无余。

别致的是廊道里两棵原生的玉兰花树,完整保存了下来。并为它们开了天窗以见天日。肤浅的快乐,早已感染不了我们的灵魂。可是这样两棵幸运的树,却让人心中一动。就像我们扬手扔向拾溪的“漂漂”,在水面漾起一道一道涟漪。

敬畏与怜惜,有金属碰撞的坚硬,也有羽毛轻拂的柔软。

多少个晨昏,多少人坐在宽阔的长廊。廊中处处置有茶案,花瓶插着随处采撷的野花。青梅煮酒,拾溪煮茶,散淡之人,观云品茗。茶叶浮沉,云水苍苍,悟得半生如烟云掠过,不值一提。

庭前一棵八角枫,密密匝匝的树叶堆砌,把枝干包裹起来,像密不透风的心事。

一对情侣坐在有茅草顶的秋千上,时光的刻度一帧一帧。 


图片

李奉君 摄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孤独是孤独者的偏爱,一个人也有地老天荒。若你喜欢热闹,拾溪一样将你拥抱。

竹篮装满了带有露珠的蔬菜,在拾溪里荡涤。从田间到灶台,只隔了一条蜿蜒的小径。

山肴野蔌,满桌珍馐,陈年佳酿,色若琥珀,小酌怡情亦可,呼朋引伴更佳,一群人把酒言欢,肝胆相照。兴未尽处,篝火熊熊,唱一首土家的歌,跳一曲土家的舞,火光映红了载歌载舞人的脸庞。

还是落了俗套,让我用长篇累牍来歌唱拾溪的夏天。其实拾溪远不止于夏日的散文诗。她的四季都有非比寻常的诗情画意。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卢舒 摄





春日迟迟,乍暖还寒。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夕照却相迎。拾溪的春天慢了一拍,在时间的洪荒里,慢一点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壁炉的火多燃烧几日,你在我来的路口多几日眺望。

蓝天高远,水随秋去天无际。三五好友缘溪而行,有木筏横于野渡,撑一支长篙,向疏影横斜处漫溯,渔舟唱晚,浮光跃金,沉醉不知归路。人散后,月如钩,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拾溪之秋,像染了霜的秋果,滋味绵长。

寒山瘦水时,白雪倾覆,天地一色,抱残守缺。顽童在门前追逐,雪球飞舞,雪人可掬,那是我们的小时候。拾溪还有儿时的火塘,温暖如春,弥漫出红苕洋芋的芳香。


图片

李奉君 摄


图片

拾溪提供


图片

李奉君 摄





三百六十五里长路,一次又一次来到拾溪,每一次都是旧朋故交重逢的欣喜。就像读一本书,一读一重境界,于是不忍释卷,总愿一读再读。

不要定义生活,未见拾溪与遇见拾溪,生活越过山河。

要去拾溪小住,即使虚度时光也是见到洗尽烟尘的自己。

要去追月亮,即使坠落也是掉进璀璨星河。

要去追蝴蝶,即使迷途也是拥抱鲜花灼灼。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李奉君 摄



×
Slide 1
Slide 2
Slid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