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文章模块栏目内容页

寻脉传统文化,乐享研学之旅

寻脉传统文化,乐享研学之旅


图片

宁志明 摄
今天是文旅五峰和您一起的第828次旅行
感谢您的陪伴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
让我们共赴一场趣味十足
满载而归的耕读之旅


图片

五峰,是一片见证了远古至现代文明的沃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勤劳、智慧的土家儿女,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成为了研学旅行的沃土,武汉、荆州、宜昌多家学校来到五峰感受独特的土家文化魅力。

图片


图片

黄春梅 摄


图片

闫京东 摄



图片

第 一 站



三峡非遗传承教育研学基地

(宜红茶工业遗产)


走进三峡非遗传承教育研学基地,到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了解五峰茶产业历程,老式制茶机械映入眼帘,像是穿越时光,回到了上个世纪。


图片


图片

李理 摄


在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了解土家民俗文化,探寻五峰“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撒叶儿嗬”“板凳龙”等丰富的民俗瑰宝,沉浸式体验西兰卡普、精细竹编、木工技艺、土家刺绣等非遗项目,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真实感受“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图片


图片

李理 摄


到楚香非遗课程馆了解香药同源,体验非遗制香乐趣。


图片

李理 摄


图片



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


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是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缩影、自然教育课堂的窗口。馆内设有植物、兽类、昆虫、模式标本、植被生态系统、真菌苔藓、互动体验等展区,共收藏后河保护区动植物标本5万余件,真实、直观地展示了后河保护区、五峰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到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参观学习,了解武陵山自然生态环境、地质地貌、五峰特色动植物资源。

图片


图片

 李理 摄


五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湖北省土家族(五峰)歌舞剧团

 

湖北省土家族(五峰)歌舞剧团成立五峰民族文化研学基地,现有摆手舞教学、山歌教学、板凳龙教学、土家风情歌舞赏析等丰富的精品课程,体现“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非遗传承、文化铸魂”的基地定位。
 

图片

闫京东 摄


图片

闫京东 摄



图片

第 二 站



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

 

柴埠溪处在国际公认的“奇特北纬30°地球圈”上,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柴埠溪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千姿百态的石林步移景换,是世界上地貌、地质景观不可多得的天然奇观。从颇具土家特色的大湾口走进柴埠溪,依岩傍壁,沿着曲径通幽的栈道盘桓漫游,峻峭的崖峰怪石,异状千奇,巍然罗列。置身其间,领略“群峰削玉三千仞”的画意,深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王春霞 摄


木梓坪茶文化基地

 

有着“世界茶旅之乡”的五峰,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一座生长在茶园之中的城市,种茶史可上溯至西晋。在木梓坪茶文化基地,体验采茶乐趣,分享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到茶厂参观学习制茶流程,在实践过程中,破解五峰是茶之源的秘密。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 三 站



王家坪村红色文化基地

 

在渔洋关镇王家坪村,聆听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感受先辈们爱党爱人民的赤诚之心,纪念和追忆那段烽火历程,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峥嵘岁月。通过实地探访,历史上的人物变得可以感觉和触摸,同学们的内心便有了不同的感触:他们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是鲜活的影像。
 

图片

王家坪村委会提供


图片

王家坪村委会提供


万里茶道汉阳桥段


在五峰,古茶道保存完好的遗迹遍布全境,沿途古石桥、骡马店、碑刻、摩崖石刻、古道岩板路历经风风雨雨,浸润着悠悠茶香,行在其中,骡队的铃声依旧在耳边萦绕。五峰古茶道汉阳桥段是“万里茶道”的关键节点,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走一走明清时期形成的宜红古茶道青石板路,感受古代土家人把茶叶、生漆、药材带出大山,把火柴、食盐等生活物质带回五峰的艰辛路程。
 

图片

卢舒 摄


图片




截至目前,三峡非遗传承教育研学基地已完成研学78批次,接待学生17847人,其中武汉市来五峰研学3000人;宜昌、荆州来五峰研学6608人,接待夏令营952人,实现研学收入近1400万元。五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累计接待研学旅行超3000人次。




一次研学,一次成长
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还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教育不只在课堂
让孩子们走出校园
开拓视野和见识



×
Slide 1
Slide 2
Slid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