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连连!精品不断!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的公示”,五峰2人上榜,分别是土家族打溜子王德方和南曲陆先模。
2024年2月18日,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选送的作品荣获第四届宜昌艺术节群星奖多个奖项,其中舞蹈类一等奖,音乐类分获一等奖、三等奖,曲艺类二等奖,摄影类三等奖,书法类二等奖。
土家族打溜子传承人 王德方 郑兵 摄
南曲传承人 陆先模 李新华 摄
打溜子
“土家族打溜子”是我县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土家族打溜子”又称“抽溜子”、“打家业”、“打围鼓”、“打点子”等,主要流行于湖南湘西州酉水流域和湖北恩施、五峰等土家族聚居区。据《土家族简史》记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打溜子”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器乐演奏形式,主要演奏乐器有头钹、二钹、溜子锣、马锣、鼓等,在演奏形式上可分为三人溜子(民间称上下手)、四人溜子、五人溜子,打溜子演奏密而不乱、疏而不散、环环相扣、句句相溜,头钹、二钹,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前一后,交错击打,可模拟自然界飞禽走兽的奇妙声响。打溜子充分利用节奏、音色、力度及乐器的不同部位,轻敲细磨,将各种不同的曲牌连缀成套,从而奏出色彩缤纷的组合音乐,被誉为“大山里的交响乐”。
郑兵 摄
郑兵 摄
南
曲
南曲,也叫丝弦,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曲伴奏以三弦为主,简板为辅。传统南曲表演以坐唱为主,或一人自弹自唱,或二人一弹一唱,或多人一起配合弹唱,唱南曲又叫“玩丝弦”。三弦低音浑厚坚实,高音清明亮脆,中音圆润丰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三弦琴可奏出各种滑音,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更为灵活,三弦的高低回旋,使南曲听起来清婉浓郁。三弦之外,配以简板,敲击出南曲独特的“三眼板”节奏,即在四拍子的节奏中,第一拍强拍,为板,第二拍弱拍,为头眼,第三拍次强拍,为中眼,第四拍弱拍,为末眼,如此循环,构成其板式的地方特色。
舞蹈类
一等奖
群舞《摆起来》
报送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音乐类
一等奖
器乐演奏《龙灯会》
报送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三等奖
独唱《土家的男人和女人》
报送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曲艺类
二等奖
南曲《茶山春早》
报送单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摄影类
三等奖
李群芳 《静思》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书法类
二等奖
高松《对联一副》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 👍
让我们一起
祝贺他们
上一篇:寻脉传统文化,乐享研学之旅
下一篇:爆款推荐第四季